喜马拉雅冰湖接触冰川质量损失被低估
数字高程模型(DEM)被广泛用于估算全球冰川质量损失。传统的基于DEM的大地测量法只能观测到冰川表面和水面,不能揭示发生在冰前湖泊水面以下的冰川质量损失。喜马拉雅地区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冰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正在加速消融与退缩,与冰川相连的冰湖迅速扩张。前人的研究更多聚焦于冰湖面积和水量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冰湖溃决、洪水灾害风险。然而,冰湖扩张引起的水下冰质量损失在传统的大地测量法中未被考虑,导致喜马拉雅甚至全球尺度的冰川质量损失被大大低估。
为此,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实验室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张国庆研究员等联合奥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大喜马拉雅山脉(包括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念青唐古拉和横断山脉)冰湖的多期详细制图和分类,结合典型冰湖的水下地形测量数据,详细估算了喜马拉雅冰湖的水量变化,量化了由于湖水替换冰引起的冰川水下质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