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平台

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站)

发布时间:2022-09-28

一、台站简介                                                               

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那曲站)位于怒江上游河畔、青藏高原腹地-藏北高原的核心发育地带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境内,是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地,是高原季节性冻土向多年冻土变化的过渡地带,是国家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布局区域,也是西藏畜牧业生产的重点区域,是西藏特色牧民文化发祥地之一。 

那曲站由两个子站构成,分别位于色尼区罗马镇凯玛村(凯玛站)和那曲镇曲果仁毛村(曲果仁毛站)。那曲凯玛站于2010年由西藏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成立、建设和运行;同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4个区院合作重点实验室之一。2019年被列入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2020年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曲果仁毛站)联合申报科技部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于2021年10月获得正式命名(“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那曲站 


那曲站永久占地面积约32亩,其中观测场地约28亩,生活区土地面积约4亩。观测场地分高寒草地生态长期观测与试验场所、拥有前处理实验室、会议室、住宿、食堂、篮球场等条件,能够同时满足30-40人在站上生活和工作;拥有独立变压器(315KAV)和自备水井,保障电力供应稳定以及饮水质量和安全问题。拥有尼桑皮卡车一辆,能够保障正常的生活和科研用车。 

目前研究人员12名(固定2名),行政管理人员1名, 聘用人员3名。同时参与观测站科研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约15人。近五年,依托台站申请各类科研项目45项,共发表期刊论文65篇(SCI论文54篇)。 

二、研究目标 

针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那曲站集综合观测、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多学科交叉开展高寒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以及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过程和机制研究,发展适应性管理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科技支撑。具体科学目标如下: 

1)  长期监测站区流域生态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 

2)  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放牧)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过程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 

3)  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  阐明高寒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和过程; 

5)  发展适应性高寒草地管理、退化草地恢复和重建、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等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 

6)  建设成为我国高寒区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科技培养人才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7)  服务西藏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培养和储备关键的技术、管理人才队伍。 

三、观测内容 

除永久性观测场地之外,那曲站目前正在租占约100亩围栏样地用于建设各类野外试验平台以及长期监测样地。针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和反馈建立了多种大型试验平台,创造极为方便的观测与科研条件。

那曲站试验平台空间分布图 


具体观测内容如下: 


四、仪器设备      

五、联系方式  

学术站长:汪诗平 研究员      

联系方式:010-84097096   wangsp@itpcas.ac.cn      


站    长:斯确多吉  研究员     

联系方式:13908944373  tsechoedorji@itpcas.ac.cn   


副 站 长:杨智永 工程师 

联系方式:17801061495   yangzy@itpcas.ac.cn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