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青藏高原“绒布峡谷藏南拆离系”和“珠峰奥陶纪岩石”入选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

发布时间:2022-10-27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6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简称IUGS)在西班牙公布了全球第一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这是为庆祝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60周年举办的一次大型盛会,青藏高原“绒布峡谷藏南拆离系”等7个中国地质遗产地成功入选,它们是: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世界地质公园《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云南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绒布峡谷藏南拆离系》《珠峰奥陶纪岩石》(中国/尼泊尔)。作为首批获得地质遗产地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次我国入选的地质遗产涵盖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地理湖泊、地貌学等领域。 

2022年初,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向各成员国发布“遴选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的通告,并在全球21个国家中选定34位地质遗迹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和遴选工作组,对56个国家申报的181个候选地进行综合评定,投票产生了首批9个地球科学领域的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并编辑出版了介绍图书。 

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是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从入选的名单来看,涵盖了全球大量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等著名区域,如美国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米兰科维奇不整合面、德国索伦霍芬化石库、非洲坦桑尼亚早期人类遗址等。 

本次中国获得的首批7个地质遗产地,是我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多数位于世界(国家)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和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并且其优良的保护状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以3000米等高线计算,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全球最独特、最重要的地质-地理-资源-生态单元之一。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千米,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喜马拉雅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86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大约在6500万年前,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从海底隆升到世界的屋脊。 

绒布峡谷藏南拆离系和珠峰奥陶纪岩石紧密相伴,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原面上广布雪山、冻土,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持续在此区域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珠峰奥陶纪岩石位于珠穆朗玛峰山顶,是由约4.6亿年前(奥陶纪)的石灰岩构成,形成于温暖的浅水海洋中。这些岩石中含有海洋动物的化石,如腕足动物,牙形类和棘皮动物海百合类。珠穆朗玛峰山顶的奥陶纪岩石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团队在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采样后确定的。 

绒布峡谷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峡谷上游是绒布冰川谷,长度约20km,发育了珠峰地区最大的冰川和冰塔林。下游汇为绒布河谷,在绒布寺附近为南北走向,长度也约为20km,然后转为东西向,汇入扎嘎曲,最终流入恒河。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一种低角度的正断层,把它称为藏南拆离系,它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模型,极大地提高了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变质演化的认识。 

绒布峡谷是藏南拆离系发育的典型地区,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绒布峡谷,藏南拆离系滑脱构造结构(断层上下盘之间的滑动带)得到了详细描述和研究:珠峰及绒布峡谷在岩石上具有3层结构,中部是黄色的低角度韧性滑脱断层,上部是灰色脆性的珠峰灰岩,下部黑色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喜马拉雅造山带深处的变质岩也是由于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的伸展位移而被出露地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喜马拉雅地区碰撞伸展构造的发现对板块构造产生了深远影响。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是一组平行造山带的低角度正断层性质的韧性剪切带,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走向(长度约2000公里)延伸,这个出露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构造是地球上最高的断层。沿着绒布峡谷,这个滑脱构造体系很容易到达,而且很好地出露在了外面。研究证明,藏南绒布峡谷韧性剪切滑脱构造体系主要为伸展特征,顺着该断层的方向,珠峰顶部灰岩向北滑动。 

在过去的35年里,因其对理解喜马拉雅构造演化的重要意义,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得到了大量详细研究,为揭示复杂造山带的结构与形成过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珠峰及绒布峡谷(王承文 摄) 

珠峰灰岩及藏南拆离系(丁林 摄)


附件: